食谱大全
接口调用 意见/报错
登录 / 注册

胶东过年面食必做之“圣虫”

圣虫,是胶东半岛每年春节前必做的除了"大枣饽饽"之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面食,取其"剩","升"之音,寓意来年粮食有剩余,日子步步高升。 圣虫的形状也各地不一,有做成蛇,刺猬,龙,或虎面蛇身等等形状,有更讲究的地方,会用各种色素点染描画制成面塑类,供奉祖宗。

胶东过年面食必做之“圣虫”

原料:面粉200克、牛奶95克、酵母1克;

辅料:干红枣片一小片、小硬币一个(洗净,并用开水烫或煮过)、绿豆2个。

做法:

1、酵母和牛奶搅拌均匀,将面粉加入,揉成面团后反复用力揉面10分钟成光滑面团(面团为硬面团),收圆入盆, 覆盖,于温暖处发酵至两倍大;

2、取出面团,铺撒薄粉,继续反复揉面10分钟左右,排除面团中的气泡;

3、将面团分成四份:120克,80克,40克和剩余面团,分别揉圆,备用;

4、取120克面团用擀面杖擀开成圆形 (暂时不用的面团用浸湿拧干的纱布盖好,以防风干),厚度约5mm,用剪刀顺外边缘依次剪开深度和宽度约为8mm的开边儿,三个一组,间隔捏紧成花边儿;

胶东过年面食必做之“圣虫”

5、依此做完80克和40克的面团,并将三个花边儿饼底摞起成'莲花座';

6、将剩下的面团取40克揉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,做成 “圣虫” (蛇的形状)盘在5的饼坯上。 再取一小块面团,捏成圆盆状,底部蘸少许水,放在 “圣虫”头下做 “聚宝盆”;

7、用小剪刀在 “圣虫”身上剪出刺儿,并在头部横向剪开成嘴,塞入红枣片和硬币,用绿豆蘸水摁入头部两侧做眼睛,并在眼睛后侧各剪一小刀立起成 “角”;

8、用剩下的小面团捏成几个小元宝状,底部蘸水,粘在 “圣虫” 身边的空白处; 更多:https://www.bmcx.com/

9、覆盖饧发15分钟,上锅蒸15分钟即可。

胶东过年面食必做之“圣虫”

胶东过年面食必做之“圣虫”

“圣虫”,来自山东莱州的一个传说。

"从前村里有一户人家在寒冬腊月里娶媳妇,这户人家生活比较富裕,请了八个壮汉抬着八抬大轿去迎亲。

这天大雪纷飞,天气寒冷,在路上有一只神虫冻得哆哆嗦嗦,新娘子见它冻得可怜,于是把它抱起来藏在怀里给它取暖。可是走在路上轿子越来越重,八个壮汉好不费劲,左肩换右肩,好不容易把轿子抬回了新郎家。

众人喜气洋洋地把新媳妇迎进了新房,新娘惦记着怀里的神虫,忙追问婆婆粮囤在哪儿,婆婆心里欢喜,认为新媳妇能持家、会过日子,于是领着媳妇挨个粮囤转了一圈,新媳妇悄悄把藏在怀里的神虫放在了粮囤里。

婚后的几天,新媳妇一直挂念着神虫,这天,新媳妇带着婆婆到粮仓去,打开粮囤一看,神虫活得好好的。新媳妇劝说婆婆开仓三天,救济全村的人们,让全村的人到粮仓取粮食,能取多少取多少。神虫也自然要报答新媳妇的救命之恩。全村人欢天喜地,肩挑背扛、车推驴驮好不热闹。三天后,新媳妇领着婆婆到粮仓一看,囤里的粮食丝毫未减。

从此,人们为了纪念神虫,也为了五谷丰登、风调雨顺,每逢新婚、春节等人们都用面粉做成神虫的样子放在粮囤里供奉,并称它为“升虫”,也有的叫“圣虫”、“神虫”、“剩虫”,含有粮食满仓,生活繁荣高升的意思。

山东许多地方还将“圣虫”做成刺猬和蛇的形状,口含镍币或红枣,大的供在财神和灶神的祭案上,小的放在米缸、面缸、粮囤、钱柜和衣橱里,以祈求财物增多、使用不尽。"

民俗这东西,博大精深,不是我等小辈能说明白讲清楚的。 即便是同一地方,不同人家,也会有不同的说法,不同的做法。 流传至今,并非为了信仰,更多的存在是为了应景儿,形似,寓意在,过年的味道便在。。、

小时候,不在农村过年,也没太多讲究,家里蒸面食相对简单,做点大枣饽饽,猪头,刺猬,圣虫,也不用色素点染,没那么花俏,只是每样儿都象征性地做做,图个吉利! 每年妈妈必做的"重头戏"就是盘在莲花底座上的"圣虫",妈妈叫它“团圆饼”,大年初一全家人要一起吃的 “团圆饼”,直到后来我嫁人,妈妈依然每年初一等着我(后来是我和儿子一起)回去吃这种“团圆饼”。

也许只有我们家才管它叫做"团圆饼",婆婆家的团圆饼是另外一种面食,而在别的地方,团圆饼又是另外的另一种面食。。。

对我来说,盘在莲花宝座上的圣虫,就是妈妈盼着孩子回家的一种召唤! 只要心中有期盼,圣虫能保佑的又何尝不是团圆的"有余"呢?
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诚华便民查询

1、长按上方二维码,保存至手机相册;
2、进微信扫一扫,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。
联系我们
接口调用 | 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2004-2024 便民查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
闽ICP备2020022420号-1 闽B2-20210351
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3号